這幅素描梵谷是先用鉛筆進行速寫,整幅畫面都還清楚看得到鉛筆的筆跡。背景的樹木描繪得有點倉促,畫面的下半部,梵谷又用墨水筆加以修飾。棚架下的桌椅畫得相當精準,用細緻的陰影線與隨意畫的筆觸交錯,讓它在背景間更為凸顯,幾個地方則稍微上了色。 在這張畫紙上,梵谷專注於要相當精確地描繪一個寧靜、浪漫的場景:庭院裡的棚架,背景是長滿植物的石牆,沒有人物但還是有人的跡象:柳條編的籃子、格子布、兩者間有一顆球和一縷纖維,或許是一顆毛線球。由於這點,這幅畫似乎並非只是某個任意主題的習作,空無一人的花園,梵谷精確的描繪出浪漫的景色及許多細節。但仍看得出其透視的技巧不夠純熟,例如桌子顯的不穩,而左側的椅腳則像是浮在空中。
這幅墨水筆素描畫的是一個小小的婦女在潮溼的路上推著運送泥草的獨輪車,背景是典型的德倫特泥草屋或泥炭小屋。不僅這背景的小屋是德倫特獨有的建築,連獨輪車的樣式也都是傳統上在泥煤區域運送泥草使用。1883年梵谷離開海牙後,獨自一人到北方的小泥炭地小鎮作畫,在這裡住了三個月。這段時期也是梵谷的繪畫主題從都市的海牙再回歸到鄉村的農民畫的一個轉捩點。 這段期間,梵谷習慣直接用墨水在紙上素描,之後回到努南,梵谷又回到先用鉛筆打底圖的作法。畫面上鬆散的交叉陰影線,婦女與獨輪車在溼地上的倒影,表現出下雨天的氛圍。
1884年冬天,梵谷完成了約40幅頭部、手部、半身或全身的素描習作。為的就是要讓西奧了解他當時的創作,這些素描常被拿來當作油畫的草圖。畫作主要看到的是一個婦女的頭像,在她的左邊可能同時一個人物比較粗略、比較明亮的版本,在那之上則是一個小小的頭,似乎從下方頭像的腦部冒了出來,但其實它畫的時間更早一點。在左下角梵谷以農田為背景,畫了一個肩扛木頭右手持斧頭的男性,他沿著一條路前進,斧頭的刃隱約可見。背景有個大型農場。梵谷將這個主題用許多線條框了起來,或許想先看看該用什麼樣的構圖來畫成大型的素描。
聖瑪莉德拉梅是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小鎮,梵谷曾經到這個地方旅行了一個禮拜,他在此畫了兩張海景、一張村莊景致與一些素描。這幅作品的色調柔和。梵谷在給西奧的信中寫道,在聖瑪莉他希望他的素描技巧可以變的「更流暢、更誇張」。在薰衣草田後方矗立的小鎮建築輪廓線令人聯想起日本浮世繪版畫的技巧,建築的結構用單純的顏色來區隔。梵谷在受光面被填進橘色調,陰影面則是互補色的藍色調。這幅畫中的紫色薰衣草田與遠方房屋,構成彷彿童話般的美景。
1888年8月向日葵正盛開著,梵谷寫信告訴西奧,自己正著手創作大型的向日葵。由於向日葵凋謝的很快,所以梵谷只得拼命的快速捕捉這些盛開的花朵。梵谷計劃要畫出一系列共12幅的向日葵,用來裝飾黃色小屋裏高更的房間。他會選擇這個主題,是由於之前在巴黎的時候,高更很欣賞梵谷所畫的結籽的向日葵。 這個系列呈現了向日葵由盛開到凋謝的各個階段的形象,也是梵谷這時個期色彩研究的一個表達,以單一的黃色系為主。梵谷試過不同顏色的背景,但他認為最終,還是黃色的背景,最能襯託出向日葵。向日葵系列,很明顯的色彩誇張,最重要的是,他捕捉的向日葵,是即將凋萎前的瞬間,彷彿是要捕捉住生命中最精采的剎那。
在梵谷之前,幾乎沒有人以向日葵作畫,而這熾熱燃燒的黃色花朵,已成為梵谷的個人標記了。圖中四朵向日葵有黃色火焰般的花瓣,情感濃烈到快要燃燒起來了!這幅作品是梵谷巴黎時期最出色的創作之一。梵谷在巴黎畫向日葵的時候,先是與其他花朵混雜一起畫,後來才單單畫向日葵,並且表現出非常獨創性的個人風格及強烈的力量。 這幅畫作中的向日葵共有四朵,一朵是背面的,其他三朵都是結籽的花朵正面,畫作的構圖非常巧妙,我們的視線在瀏覽全畫之後,總是會跳回到三朵正對我們的向日葵上。梵谷快速細緻的筆觸,顯出梵谷嚴謹精準的技巧。畫面中跳出的橘色筆觸,使花朵的鮮黃色基調更加的鮮明。
在巴黎住了近2年之後,梵谷在1887年到1888年的冬天完成此幅自畫像,當他到巴黎後,他致力於學習點描派的繪畫技巧,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後,他能夠將這個技巧轉化為他自己的風格,梵谷利用筆刷畫出許多不同方向的連續筆觸,在自畫像的頭部圍繞著像是環狀的筆觸。這幅作品可以看到梵谷跳脫點描派的影響,創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充滿動態及力量的新風格。
1889年5月下旬,梵谷在療養院的花園裡完成一組畫作,這幅作品就是其中之一,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作品被認為是水彩畫,但是最近的研究已經確定,梵谷所用的是稀釋的油彩加上紫色墨水。這些畫作所完成的時間,剛好是梵谷沒有適當的材料來創作油畫。梵谷以不透明水彩畫出玫瑰叢的枝葉茂密,創造出層次非常豐富的色彩。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他曾經嘗試的點描派技法,已經內化成梵谷自己的風格了,他運用不同方向的筆觸、層層色彩堆疊,自然形成微妙豐富的混色效果。 梵谷讓自己待在接近玫瑰花叢的位置,而且幾乎將整張畫紙都填滿了玫瑰花叢。整個構圖是由無數長度、厚度、方向不同的筆劃交錯而成。粉紅色、白色的玫瑰花似乎是漂浮在綠色的葉片之間,藍色輪廓線強調玫瑰花的形體,仔細數一數,大概有超過30朵玫瑰花。我們不太容易辨認出這幅畫的景深,線條與筆觸幾乎不帶有任何描述性的意圖,除了幾個例外的地方,像是玫瑰花,其他的線條都形成了不同的記號,只是抽象的暗示某一種的形體。例如,黃色、綠色、紫色水平的筆觸畫成後方的草地,玫瑰叢左方可以看見部分的石頭矮牆,牆後又有一叢花朵。
1890年1月年輕的藝評家奧利耶( Aurier)寫了一篇介紹梵谷的文章,這篇文章讓梵谷覺得非常高興,因此承諾要寄給奧利耶一幅油畫習作:「如果你願意接受,那麼我將會畫一幅柏樹習作給你,並且附在下一批寄給我弟弟的畫作之中,用來紀念你的這篇文章。畫給你的習作畫的是夏日麥田一角的一群柏樹,以及正吹來的一陣乾冷的西北風。」 梵谷的這幅素描就是根據1889年完成的油畫「柏樹與兩個人物」臨摩而成的,在畫面的左側他留了多一點天空。在油畫中充滿張力的旋轉雲朵,在這裡並沒有多加強調,只是畫了幾筆較亮的線條。他用黑色粉筆畫了相當細的底圖之後,再用墨水筆來潤飾。在最後階段,則用了比較寬的蘆葦筆來勾勒柏樹的暗色調,而柏樹的其他部位則就完全用逗點一樣的筆觸來組成。最特別的是,相對於油畫,素描上的人物大了許多,因此讓他們在整個構圖的當中顯得很突出。
橄欖樹與絲柏樹,是南法風景的特色。梵谷喜歡用短短的筆觸來畫橄欖樹,藍灰與綠色調的線條如海浪翻騰,也猶如火焰熊熊的生命之樹。「這裡有著非常漂亮的橄欖樹叢,灰色的、銀綠色的,像是修剪過的柳樹,這裡的藍天讓我百看不厭。」梵谷在1889年7月2日給母親的信中如此寫道。如同柏樹、麥田與山景,橄欖樹是普羅旺斯風景的一部分,在聖雷米,梵谷計畫用這些主題作畫,將它們發展為系列的畫作。 1889年6月至12月間,他畫了大約15幅的橄欖樹叢,大部分是秋天時節。樹幹、樹枝、以及輪廓部分是有著較長的畫筆筆觸,梵谷主要是使用短而彎曲的筆觸。他用深藍色顏料來強調葉子,一筆一畫地增加輪廓的厚重感,並且用優雅的弧形,沿著彎曲的筆觸的方向,加上他的簽名。《橄欖樹叢》是聖雷米時期7幅僅有有簽名的畫作之一。
梵谷這幅畫裏梵谷非常注意黑色服裝上的陰影與皺摺。在某些地方,他反覆修正了這個人的體態。在帽子、頭部後方、左邊外套與腳附近還可以看到修改調整的痕跡,只是畫家企圖用白色水彩將它蓋過。雖然做了這些修正,但是梵谷還是沒有辦法讓比例看起來有說服力,即使這第一眼不容易注意到,梵谷似乎太靠近模特兒,跪著的人物本身看起來還算成功,但是如果注視得久一點,會覺得肩膀與手臂看起來不太自然。 在埃頓時,梵谷曾經向弟弟抱怨他的模特兒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擺姿勢,而且他們只願意穿著為上教堂準備的最好的衣服過來。但這幅畫作中的模特兒穿的是當地傳統的農夫穿著:及膝馬褲、綁腿、鞋子及頂部有點圓的帽子。或許是追求真實的梵谷有意地選擇了這種服裝,要求這個還年輕的模特兒穿上這種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