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展覽

展覽介紹

本展覽希望能帶領觀眾重回距今約100年前的時光,認識日治時代的台灣社會風貌與當時藝術家在大時代環境背景之下,藉由藝術作品表現對家鄉的種種觀點與情感;進而思考並激發自我對家鄉的感動、觀點與詮釋。

展覽主題

展覽概述

一百年前的台灣是甚麼樣子?

你曾想像過100年前的台灣是什麼樣子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予日本,開啟了台灣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1895-1945)。這段時期不論在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發展上,都帶給台灣極大的改變與影響。而美術教育也因文化政策的推動,開啟了全新的一頁,在西方繪畫的寫生觀念與技法的影響下,台灣的藝術風格徹底翻轉,興起了一股台灣新美術運動的浪潮。

當時的藝術風尚,可從日本政府舉辦的展覽一探究竟。第一屆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於1927年開辦;有三位年輕的台灣藝術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以未滿20歲的黑馬之姿脫穎而出,因而有了「台展三少年」的稱號。他們擺脫臨摹古畫的固定形式,以寫生的觀點重新觀察家鄉的人事物,用畫筆表現出對這片土地的感情。逐漸走出一條不同於異族眼光與全新的創作方式。隨著時代推進,到了現代多元的社會,有許多藝術家以更具創意、多樣的創作方式,來關注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

三位少年的作品與故事

本展覽將透過三少年的作品與故事,看到在時代改變下,永恆不變的「家鄉情懷」;也期望藉此能引發出屬於你自己的家鄉情感與觀點。讓我們透過展覽的四個主題:「風起雲湧『新』時代」、「『藝』鳴驚人-三少年」、「『畫』說三少『心』故事」與「『我』是接班人」,來進行一場屬於你與家鄉的永恆對話吧!

風起雲湧『新』時代

日本尚未統治台灣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大多是延續中國傳統文人畫以及職業畫師的風格,文人畫系以水墨花鳥、四君子、山水為主;職業畫系以設色花鳥、人物為主,然而日籍美術教師石川欽一郎(1871-1945),開啟了走出教室,用心觀察這片土地的寫生之路。繪畫,由傳統的師古臨摹,正式踏入觀察寫生,台灣的美術運動走上全新的方向。1927年,日本政府以展覽會的形式,讓藝術家有一個展現的舞台,也透過這個舞台,確立當時的藝術風尚。由師範學校的老師包括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鹽月桃甫及畫家木下靜涯等人的推動下,台灣第一個大型的美術展覽「台灣美術展覽會」隨之誕生,為台灣美術的發展展開新局,躍上畫壇主流的正是日本流行的膠彩畫,及印象派為主的西洋畫。

『藝』鳴驚人三少年

927年在第一屆舉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上,有三位沒沒無聞不滿20歲的年輕少年,以新觀點及表現台灣地方特色的作品入選,打敗了當時許多具有知名度畫著傳統水墨山水、四君子的老畫家。台展的誕生帶來了當時畫壇的新氣象,台展三少年的「藝」鳴驚人也引領著藝術新風尚── 一條極富台灣本土色彩的藝術之路。

『畫』說三少『心』故事

台展三少年的作品各有千秋,深具個人特色,他們以自己的繪畫創作,訴說屬於他們的故事及家鄉情感。從日治時期開辦的「台展」、1938年的「府展」、1944年的「台陽美術協會」,以及光復後的「省展」,他們三人一直維繫著相互競爭卻也彼此學習的一種緊密關係。

『我』是接班人

台灣這片土地,是現在的我們與前人共同的符號、情感所連結;100年前的三少年,勇於在那樣的殖民時代下,藉由創作表達出對於家鄉土地深深的情懷、思念與認同;現在的我們,也該延續這股豐沛、堅強的信念,表達出屬於每個人的家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