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展覽

展品欣賞
藝起遊山玩水去
尺寸:100x160cm ,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80多歲時的巔峰之作,歷經了三、四年才完成。畫卷筆墨堆疊很有層次,山石所鉤勒的皴染變化多樣,全卷具有非常豐富的山水型態,不僅是富春江的隱居景致,更是黃公望探索自然生態情境後的理想山水呈現!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此後六百年的中國繪畫便是依循著他的腳步前進!後來的畫家,把《富春山居圖》比喻為「畫中蘭亭」(繪畫中的蘭亭序),把黃公望比喻為王羲之,可見這幅畫的重要性。 這幅畫完成的三百年後(西元1650年),被一把火燒成了兩段,一段叫剩山圖,一段叫無用師卷。 又過了一百年(西元1745年),卻因為乾隆皇帝的眼光不好,真跡被當成假畫,〈無用師卷〉從此被鎖在深宮內院不見天日。 再過了將近二百年(西元1925年),推翻了滿清政權之後,原本屬於皇帝收藏的無用師卷,一群專家慧眼識英雄,才為它正名。 它,是中國畫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幅畫,更是名畫中的名畫!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走入富春山居圖
尺寸:100x16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中國的繪畫,早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在石壁和陶器上了。可是最早的山水畫通常是做為描繪故事的風景,就像舞台上的背景一樣。唐代開始山水畫和花鳥畫便從牆壁和器物上移下來,成為在絹布或紙上的獨立畫科。 到了五代時期,山水逐漸成為繪畫的主角,雖然描繪宗教、風俗人物或花鳥走獸的繪畫主題十分受到歡迎,但是,以自然景物為主題的山水畫異軍突起,從此引領著中國畫壇的潮流。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東漢 鹽井煮鹽圖
尺寸:80x10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所謂的「畫像石」,是指在墓室、石頭棺材等的建築石材上所雕刻的畫面呦!根據我們現有的資料,畫像石在西漢昭帝和宣帝時期就有了,最後盛行於東漢時期。 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以採鹽漁獵為主題的「畫像石」,在圖像紋飾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畫面的左側有一座三層鹽井,上面兩層各有兩個人正在取著井水,鹽井旁邊有一個人,中間兩座山的山上有三個人,他們的手上似乎都拿著農具正在積極地開墾著。在畫面的右下角有二個人,右邊的人正在煮鹽。在畫面的右上角,還有另外二個人,拿著弓箭正在狩獵,左側有二隻野獸,仔細看看,上頭還有一隻小鳥哩!也就是說「畫像石」的內容一般都是用來描寫神話或是歷史故事、忠孝節義故事或牛耕、放牧等等的生活情景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北朝 線刻人物昇仙圖(棺廓拓本)
尺寸:80x5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在石頭棺材上的石刻可以說是北朝石刻藝術的代表,像是佛教石窟造像、神獸石雕以及石刻書法和線畫,都具有強烈的藝術衝擊力和震撼力! 石床上的裝飾刻畫表現得很生動,有墳墓主人的生活場景以及升仙圖等當時流行的裝飾元素,充分表達了墓室主人祈求永生和升仙的願望。 畫中布滿了山、石頭、樹木,在石棺的兩邊,也就是所謂龍和虎的周邊,這樣的表現手法正是北朝的山水畫風格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傳唐人 明皇幸蜀圖
尺寸:80x10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天寶十四年,也就是西元的七百五十五年,安祿山舉兵造反攻陷長安,畫中穿著紅衣服的唐明皇也因此逃到四川去避難。這幅畫的筆法很精細工整,整個畫面非常的華麗。畫中的山脈,淵源於唐代風格,運用了青綠設色與石質峭峰等造型,但是畫裡華麗細緻的顏色及精膩的線條運用,卻顯示出宋代的特質,至於山脈結構則接近於五代時期版畫中的山水特色。這件作品結合了許多朝代的風格,也代表著北宋對古典傳統的繼承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千變墨韻(剩山圖)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富春江的風景非常優美,而且它還藏有許多的故事在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叫嚴子陵的人,他是皇帝的好朋友,還曾經幫助皇帝立下汗馬功勞,可是他卻不願意當官,隱居在富春江過著悠閒的生活。後來的士大夫將他視為淡泊名利的學習榜樣,因此吸引許多文人到此憑弔紀念,其至留下許多詩詞創作。像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北宋的大文豪蘇東坡都嚮往著在富春江過隱居的生活,黃公望也是其中之一,他將嚴子陵視為尊敬、學習的榜樣。 富春山居圖起始的第一段畫面,從俯瞰的角度,畫出佔據在眼前的第一座山脈,用細細長長的線條,描繪看起來鬆軟圓滑的山脈,山頂上有明顯堆疊的小石頭,稱作「攀頭」;再用不同濃淡的苔點及濕潤墨色表現眼前遠近距離不同的樹木。呈現出「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江南山水特色。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層巒環抱(無用師卷)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經過了一段江面後,我們彷彿駕著小船登上岸邊,直入雲霄的山峰矗立在眼前,群山座落有序、脈理分明。你們看!山腳下還有一處熱鬧的小村莊、還有一條溪流。河水轉折的地方,黃公望補上簡單幾筆長短線條及錯落的溪石,好像能聽到潺潺溪水衝擊石頭的清脆水聲呢! 在這一段景色裡,黃公望用豐富的線條和墨韻的變化,來表現全然不同面向的光線、雲霧和水氣交融下所呈現的自然變化。

影片連結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漁樵隱士(無用師卷)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翻越了一座座高山跟小河,又來到了江邊,向對岸望去,一整排的山一路往後延長,到好遠好遠喔!好像看不到盡頭一樣!再看看拍打在山壁上的水波紋,充滿動感的線條,江水有沒有很像在眼前流動一樣呢? 涼亭裡頭有一位高士,似乎正悠閒的望著江面上垂釣的漁夫,顯得一派輕鬆。 再看看,還上有一群可愛的小鴨子正在江上游著,黃公望用書法中的「乙」字來表現小鴨子,是不是很有創意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平沙闊遠(無用師卷)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這是全畫筆墨用得最少、最精簡的一段。黃公望大膽的只用非常簡單的筆法,隨意的勾勒出平緩的平坡近景,對照著大片留白江面,營造出在《山水訣》中提到的「闊遠」景色。就像拍照時使用的廣角鏡一樣,給人開闊又舒緩的空間感,而畫面留白處更給人無限想像的享受。 江面上兩個漁夫似乎正在聊天寒暄,顯示出黃公望的功力很厲害,僅僅用簡單的幾筆就能夠傳神的描寫出漁人悠閒的意境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巍然孤峰元(無用師卷)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這是〈富春山居圖〉的最後一段,在經過了一段平緩坡地後,江面上浮著的幾座小島,島嶼上有幾間小房舍躲藏在樹林裏頭。接著,平緩的陸地逐漸隆起,緊接著一座高陡的山峰突然出現在眼前,遠處的山巒漸漸的隱没在江面,黃公望運用了多元多變的筆法,「點」出各種豐富的林木生態。而特別的是這幅畫最後所留下的一大段留白,給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回味無窮」的視覺享受呢?黃公望用他高超的技巧,是不是讓整幅畫的任何一個小段落都達到「步步可觀」的藝術效果,也就是讓我們在觀賞這幅畫時,好像每走一步路,都有景色可以欣賞一樣,這也是這幅畫引人入勝的地方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明 佚名: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尺寸:140x80cm,材質:宣影布輸出製框

清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得到一幅《富春山居圖》〈子明卷〉,開心的皇帝大大誇讚了這幅畫,沒想到,第二年竟收到另一幅《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左右為難,一時難分真假的乾隆,命令大臣們開了一個鑑定大會,經過一翻辯論後,最後將〈子明卷〉鑑定為真跡。 乾隆前後共在〈子明卷〉五十五個地方題字、蓋章,僅次於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的七十多次,表現了他對這幅畫的激賞。他常把畫作帶在身邊,出巡江南時還一一比對富春江與畫中風景兩者之間的差異。 正版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卻陰錯陽差的被乾隆“打入冷宮”。所幸乾隆皇帝一時判斷錯誤,大家今天才能欣賞到黃公望大師的《富春山居圖》,不過,〈子明卷〉因為臨摹了原畫被火燒燬的前段,也成為後人理解〈富春山居圖〉原貌的重要參照本。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