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展覽

展品欣賞
楊英風-賣雜細
W80*H100cm 材質:水彩紙輸出壓襯製框

《賣雜細》這件作品來自楊英風在《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時的木刻版畫作品。《豐年》是一本推廣農業知識的雙週刊,楊英風秉持著他關懷農民的藝術熱忱,作品也真摯地流露出對鄉土的情感與對生命力的捕捉。 《賣雜細》所描繪的場景,描述了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沿街販賣日常生活用品的人物,以及圍來光顧選購的女性。小販扛著擔子,搖著波浪鼓,沿街吆喝,擔子裡裝有婦女的胭脂、粉餅、梳鏡等化妝品,也有針線、瓶瓶罐罐等日常用品。 本件作品饒富趣味性,具有漫畫誇張、滑稽,以及變形的特色,也許是受到在《豐年》雜誌上畫漫畫及插畫的影響,但撇開漫畫式的誇大手法,作者木刻線條上的表現仍是相當細膩,楊英風雖然有著許多典雅的寫實作品,卻也有如《賣雜細》一般具幽默感的漫畫表現形式,楊英風透過畫面拉近了與藝術與人民生活的距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智信-鳳梨之鄉
H80*W100cm 材質:水彩紙輸出壓襯製框

林智信的版畫刻劃出臺灣早年農村生活的各種風貌,具有深刻的鄉土情感,不但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生動意象,也承載了臺灣人民生活成長的共同記憶。他的版畫風格色彩鮮豔大膽,線條造型樸拙、厚實、有力,具有濃厚的民俗趣味,很早就樹立了成熟的藝術表現形式。 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台南縣關廟鄉鳳梨交易的景象,鳳梨是台灣早期對外貿易的經濟作物,在過去曾經肩負著繁榮經濟的大任,關廟鄉向來擁有「鳳梨之鄉」的美譽,每逢鳳梨採收旺季,這裡隨處可見農民、盤商、小攤販與客人之間買賣的情形。畫面中穿梭的牛車,錯落的人物配置熱鬧中卻又帶有秩序,作者利用白色背景使畫面看起來清新不繁複,整件作品以鮮明的黃色為主調,配合鄉土氣味濃厚的鮮豔色系:土黃、鮮綠、鮮紅等多版套色,彷彿從畫面中就能感受到南台灣熱烈的艷陽與純樸的民情。木刻板畫塑造出明確而有力的線條,更表現農民結實的身軀與純樸堅毅的性情。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李嵩-貨郎圖
H80*W100cm 材質:宣紙輸出壓襯製框

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中國南宋時期,為了買賣交易貨品,發展出了一種職業──貨郎。貨郎們到處走街串巷,從城市到鄉間來回穿梭,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也因此,只要貨郎來到,往往吸引很多人出來相迎,就像過節日般熱鬧,貨郎可以說深受大家所喜愛呢! 畫家李嵩是南宋服務於宮廷內的畫家,他借助「貨郎」這一個形象,記錄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面,目的是要呈現民間真實生活樣貌,給長年深居皇宮內的皇族認識真實的民間生活。貨郎揹著的擔架上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用途不明,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除了饒有趣味外,更是我們如今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畫面上貨郎肩挑雜貨擔,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凡舉,從鍋碗盤碟等用具、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等食品,無所不有,擔架上琳琅滿目的物品使得貨郎不堪重負地彎著腰。除了繁而不亂的貨物描繪得一絲不苟,展現出李嵩精緻細膩的技巧外,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線描勾勒,細秀的筆劃輔以淡雅的設色,使畫面古樸沉著。此外,每一位出場人物的動態鮮明,沒有雷同之處,顯示出畫家的精實的寫實功底。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李嵩-骷髏幻戲圖
H80*W100cm 材質:宣紙輸出壓襯製框

現存於北京故宮的《骷髏幻戲圖》為一幅扇面冊頁,呈現的是民間流行的「偶戲」的樣貌。畫面中心人物是一副戴著絹布裁剪而成的頭巾、身穿透明紗袍的大骷髏,它席地而坐,左腿曲折著地,左手按左大腿,右腿弓起,右肘支撐著右膝,坐姿看起來十分優閒自在。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副大骷髏右手還提著一副小骷髏,就像在把玩提線木偶一樣,大骷髏上下牙列開,就像在說笑一般。被提著的小骷髏右腳著地,左腳抬起,兩手前伸像是正在招呼或歡迎一樣。 在小骷髏的對面,一個趴在地上的小孩正伸展著手臂,像是要伸手抓住小骷髏一樣,透露出滿滿的好奇心。小骷髏的身後是一位年輕的少女,像是要阻止小弟弟太靠前一樣,伸出了雙手意圖阻止;另外在表演者大骷髏的後方,有一位年輕婦人一臉詳和、懷抱著嬰兒正在哺乳。 這件作品藉由四位出場人物,將畫面左右兩半勻稱的一分為二,看起來十分對稱,對人物的描繪與掌握也十分生動細緻,讓人一目了然他們各自的角色活動,特別是畫家對於骷髏的造型十分精準,令人驚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蘇漢臣&呂文英-貨郎圖
H80*W100cm 材質:宣紙輸出壓襯製框

蘇漢臣為宋代最傑出的風俗畫家之一,雖然很多現存的《貨郎圖》都宣稱是他所作,不過當其中大部分其實出自明代畫家之手,這些「明代的貨郎」通常衣著華麗,並非一般民眾生活中貨郎的真實寫照,而是具有表演性質的宮中活動,也就是說,明代這些華麗精緻的貨郎圖,描繪的並不是一般民間走街串巷、風塵僕僕的貨郎,而是在宮廷節慶活動裡中扮演著「貨郎」的一些表演人員,與宋代貨郎質樸的形象有很大的差異。 右邊的《貨郎圖》,描繪出貨郎手推載滿生活雜玩的單輪貨擔,正在向面前的孩童兜售,這件作品雖然也被宣稱為蘇漢臣的作品,卻沒有可以證明作畫者身分的落款或是印章,但是其中貨郎清秀的面像、孩童手拿傀儡人偶的安排、貨擔上的羽毛等細節都與現在藏在日本有呂文英印的貨郎圖類似,因此也有學者認為這件立軸的《貨郎圖》應為明代畫家呂文英作品。比較看看收藏在日本的呂文英《貨郎圖》,兩者從構圖方式、人物造型、衣著精緻度以及背景畫面的處理,是不是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度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蘇漢臣-雜技戲孩圖
H80*W100cm 材質:宣紙輸出壓襯製框

《雜技戲孩圖》傳說是宋代蘇漢臣所做,他擅於描繪人物畫,尤其是嬰兒,因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與孩童嬉戲玩耍有關的作品。他下筆纖細、準確,作品清麗細緻,很能把握特定環境下兒童的心理動態,成功地表現了兒童形象以及其他們遊戲時天真活潑的情趣,也因此深受後代推崇。 《雜技戲孩圖》為一幅團扇扇面的畫作,構圖雖然簡單,卻非常細緻,描繪著販賣各種樂器的貨郎,身上披掛十幾個打擊樂器,有手鼓、皮鼓、鑼、魚鼓等,腰間繫著編鐘與磐,他正在施展絕活,口中唱詞,手中擊節敲鼓,我們可以想像旋律必定十分輕快悅耳,讓兩個小孩不知不覺被深深吸引住,聽得表情出神,如癡如醉。 這件作品人物情態刻畫得真實自然,展現出畫家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遊刃有餘的藝術表現力,描繪貨郎身上繁瑣的樂器完全難不倒他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張宏-雜技遊戲圖
H80*W100cm 材質:宣紙輸出壓襯製框

雜技是明代城市中的重要活動項目,有很多雜技團體走街串巷表演絕活,只要這些團體到各個地方表演,觀看的人潮往往人山人海。由明代張宏繪製的《雜技遊戲圖》洋溢著廣大老百姓喜悅的情感,描繪了市井俚民的生活情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底層老百姓的社會現實,是一幅十分難得的風俗畫卷,更是一幅研究當時風俗的重要資料。 《雜技遊戲圖》為不裝飾背景的長卷軸,人物按照情節被區分成多個單元,每個單元既可以獨立成章,又可以合成一個完整畫面,畫中出場人物有的在化緣乞討,有的在表演技藝,也有人在吵架、鬥紙牌、做法事……等等,表情刻劃生動、栩栩如生,十分有趣味,且作者用斷斷續續的筆畫刻畫出人物的衣紋線條,雖然繁複卻又不顯得凌亂,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與他細膩的觀察。 仔細看看這段畫面,你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嗎?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