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展覽

展品欣賞
光影魔術師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這些藝術家們細心地觀察明暗變化、充滿創意地安排構圖的配置,有時甚至還運用了科學器材的輔助,讓光影成為畫中最重要的靈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師用光影呈現的精采故事吧!

劇場之光:卡拉瓦喬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在卡拉瓦喬的眼中充滿著人性的生命力,因此他經常將這些人物畫入畫中,生動地描繪宗教故事,創造出猶如電影場景般的畫面。

林布蘭:神妙之光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林布蘭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將色彩與空間巧妙結合,再加上別出心裁的構圖安排,讓原本平板肖像畫搖身一變,增添了更多個性與情感。

德拉圖爾:燭火微光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拉圖爾的「光」總帶者一份神秘又溫暖的感覺,讓人不禁隨著光進入畫中故事。曾有人說這可能是拉圖爾受到自小家中烘烤麵包的爐火所影響,讓他喜歡上這道紅紅、暖暖的「光」呢!

維梅爾:靜謐之光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維梅爾細心觀察與精心佈局下,描繪出早晨安寧靜謐的街景與市民生活的身影,斑駁的紅磚建築外牆,現在到台夫特,依舊還可見到這種紅磚房屋呢!

貝尼尼:天才聖光
尺寸:150x9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貝尼尼的雕塑創作擅長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與動作,非常富有運動感及戲劇張力,更因為將建築、繪畫和雕塑結合為一體,為藝術領域開拓了全新的可能性。

卡拉瓦喬:病容酒神
尺寸:H75x6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卡拉瓦喬喜歡充當自己畫作的模特兒,用鏡子映照出自己的容貌作畫。在這幅畫中,他頭戴葡萄藤做成的葉冠,手拿釀酒用的水果,扮作羅馬神話中的酒神巴克斯的模樣。在過去,象徵狂歡和享樂的酒神,總是氣色紅潤、身體強壯,但是卡拉瓦喬創作這幅畫時,正巧生了重病住院休養,也因此這位酒神嘴唇蒼白、臉色蠟黃,滿臉病容,與一般的酒神形象大不相同。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卡拉瓦喬:聖馬太被呼召
尺寸:105x11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馬太原先是個稅吏,在經過耶穌的呼召之後,才追隨耶穌,成為十二個使徒之一。透過光影的巧妙安排與充滿戲劇性的構圖,卡拉瓦喬生動地描繪耶穌和彼得走進室內,對著馬太說話的場景。這幅畫中,右方有一道光線從室外照了進來,沿著斜切的對角線,引導觀眾的視線集中到坐在中央的馬太身上。而耶穌、彼得與馬太的手勢,表達出生動的肢體語言,正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也帶領觀眾身歷其境地進入畫中的世界。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卡拉瓦喬:在以馬忤斯的晚餐
尺寸:80x11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以馬忤斯是一個小鎮,也是聖經故事中耶穌顯現神蹟的地方。這幅畫描繪復活後的耶穌在餐桌上與信徒一起用餐,當大家發現跟他們一起用餐的,竟然是耶穌,每個人都驚訝極了!卡拉瓦喬藉由來自左上方的光線,將信徒的影子投射在後方的牆上,不僅增加了空間的層次,也讓畫中主角耶穌,頭部不必像從前一樣圍繞著光環,就能凸顯祂在畫中重要的地位,而這種明暗映襯的方式,也讓聖經故事更具寫實特色!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卡拉瓦喬:聖托馬斯的懷疑
尺寸:84x11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這幅畫描寫了門徒托馬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以接受耶穌竟然復活的事實!於是耶穌讓他用手指觸碰身上的傷口,來確認眼前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卡拉瓦喬利用來自左側的光線照亮身穿白衣的耶穌,而右側隱身於黑暗中的門徒紛紛伸長脖子,充滿好奇的窺探著,透過精采的表情與動作,卡拉瓦喬再一次地傳達出充滿戲劇性的場景。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卡拉瓦喬:聖馬太的啟示
尺寸:110x75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馬太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一,也是聖經《馬太福音》的作者,這幅畫描寫年老的馬太正在撰寫福音書,天使從天而降,前來指導他寫作的一幕。卡拉瓦喬利用特殊的S形構圖,來捕捉住稍縱即逝的瞬間。從天使的紗巾、手勢,連接到馬太回頭的姿態,和跪在凳子上的身軀,讓整體畫面具有強烈的動感,仔細一瞧,連下方的椅腳,都似乎要跌出畫面外了呢!

導覽影片授權:吳建德老師

影片連結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布蘭:沉思中的哲學家
尺寸:38x44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順著螺旋狀的樓梯的線條,林布蘭引導觀眾的視線集中在畫面中央,坐在窗前沉思的哲學家身上,窗外的光線柔和地透進室內,逐漸擴散到整個空間中,呈現出寧靜、迷濛的氣氛。而畫面右下角有一位老婦人正生著火爐,火光與左方明亮的窗戶互相輝映,讓畫面顯得更加穩定平衡。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布蘭:夜巡
尺寸:90x110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夜巡》可說是林布蘭最有名的作品,這幅群像畫的尺寸非常巨大,高度近3.8公尺,長超過4公尺,畫中人物多達二十幾人。雖然是來自民兵隊的委託,但林布蘭依然沒有因襲過去的傳統,將畫中成員按身分軍階安排位置,反而自由的構思布局,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精采鉅作!仔細觀看《夜巡》,其中藏著許多有趣的細節,比如畫中金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腰上竟然繫了一隻雞呢!原來,「雞爪」是民兵隊的象徵,而小女孩在畫中,正代表著吉祥和幸運!

導覽影片授權:吳建德老師

影片連結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布蘭:屠牛
尺寸:90x105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有別於常見的人物主題,這幅畫林布蘭以屠宰完畢的牛隻做為畫中主角,藉由光線由上而下的照射,畫家運用濃烈厚重的顏料,一層又一層的傳達出肉牛強壯的筋肉紋理,以及沉甸甸的重量感。你發現了嗎?在畫面後方的空間中,還有個隱藏角色,一位女性正從門縫探出頭來看著觀眾呢!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布蘭:浪子回頭
尺寸:110x85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這幅畫描述著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揮霍放蕩的小兒子在散盡家財後回到家鄉,跪在老父親面前表達懺悔,父親不僅寬容地接納他,還準備了豐盛的酒席迎接他回來。而一旁的大兒子與家人們默默站立,注視著這一幕。 有別於過去戲劇化的光線,此時林布蘭的畫中,光影變得柔和寧靜,畫面的焦點集中在父親慈愛的雙手上,透露出深厚的憐憫與情感。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德拉圖爾:抹大拉瑪利亞在燭光前
尺寸:110x8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幽暗房間中,一盞來自油燈的微弱光源,烘托出神祕的氣氛。畫作右側的桌面,擺著書籍和象徵救贖的鞭子,以及象徵信仰的十字架,一位低頭沉思的女子,正凝視著這盞油燈。從這些畫面中的訊息裡,我們可以推測出,這位女子是聖經故事裡的抹大拉馬利亞,她正因自己過往的罪過向上帝懺悔,手摸著放於膝蓋上,象徵死亡的骷髗頭,眼神專注地看著黑暗中的微光,彷彿這道光為她帶來了心靈上的平靜與希望。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德拉圖爾:持方塊A的騙徒
尺寸:82x110 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德拉圖爾喜歡以偏暗的色彩來表現畫作背景,並擅長以光影的明暗對比來鋪陳畫作故事。在《用方塊A作弊》這件作品中,光線從畫面的左方進入,雖然沒有看見窗戶,但仍可以感受到光源是來自室外,這是德拉圖爾慣用的「外光」表現手法。透過光線,我們很容易將目光聚焦圍繞桌子玩牌的人物身上,右側頭戴羽毛裝飾帽的年輕男子,專注的看著他的牌面,而坐在畫面中央的美艷仕女正與倒酒的女僕交換眼神,傳遞訊息,左側正在偷換牌的男子,很明顯的就是作弊者了。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德拉圖爾:占卜者
尺寸:90x110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畫作中間這位穿戴整齊的男子,正在接受右側的吉普賽婦人算命,男子一手插著腰際,另一手掌心向上,準備讓婦人以一枚硬幣來預卜未來。男子半信半疑,卻忽略了自己正陷入一場被精心安排的騙局!週遭圍觀的婦人們,相互以眼神示意,一人悄悄地割下金鍊條,另一人偷偷拿走錢包,還有一人正準備接應。看似平靜的瞬間,卻隱藏著驚人之舉!目前為止真正由德拉圖爾署名的作品很少,而德拉圖爾在完成這件作品後,在畫作的右上方署名,還標註了他居住的地點,這表示當時這件作品很可能要賣到外地,被人收藏喔!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德拉圖爾:基督在木匠的店裡
尺寸:110x82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內光」,是德拉圖爾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繪畫表現方式,他常以燭火或油燈的微光映照在畫中人物上,以高度明亮的色彩呈現人臉,並暗示其為畫中主角或神靈之光。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先從地上的木頭、鋸子、木槌、木屑,看到畫中左側這位彎著腰、雙手緊握工具鑽木的男子,正辛勤的做著木工工作,而畫面右側手拿蠟燭的孩子,則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與光芒,由此可知,他們是耶穌與其養父聖約翰,在這裡德拉圖爾不似其他的畫家一般,為耶穌畫上頭頂的光環,反而是用「光」的手法,來表現耶穌的神聖氣質。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德拉圖爾:牧羊人的崇拜
尺寸:90x110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德拉圖爾將耶穌在馬槽中誕生的故事,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整件作品以不同層次的紅棕色調來表現,尤其畫作左方,身穿紅色衣袍的聖母瑪麗亞,襯托了身裹白布的小嬰兒耶穌基督,使整件作品呈現出一種沉穩又內斂的氣氛。這裡的小嬰兒耶穌,頭頂沒有光環,德拉圖爾改以燭光的映照來暗示耶穌的神性,仔細看看,少了光環的耶穌,是不是給人一種更親近的感覺!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
尺寸:65x61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這件《倒牛奶的女僕》被公認為維梅爾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由這件作品可以看出他處理光影的手法:陽光從左邊的窗戶灑入,柔和的光線微微照亮女僕的側臉,仔細觀看牆上的籃子、桌上的麵包、餐巾等,畫家以一種帶著絢爛金色、白色混色的點狀筆觸,來描寫在光線照耀下物件所呈現出的閃亮質感。 這是維梅爾唯一一幅以勞動階層為主角的作品,沒有人知道畫中的主角是誰,但他在繪畫中創造、捕捉出那種「化瞬間為永恆」,是維梅爾創作中最能感動人心的魔法。

影片連結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維梅爾:讀信的藍衣少婦
尺寸:65x61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這件作品可說是維梅爾成熟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我們可以從畫面中看出,溫暖明亮的陽光由畫中左方照入屋內,前景有一大片的陰影,表現出不同的空間層次。畫中能引起觀眾感動的瞬間,是維梅爾捕捉到畫中女子緊貼著雙臂,緊抓著信紙,全神貫注讀著手中的信的心理狀態,彷彿觀眾與畫中人物都存在同一個時空中。這名女子究竟是讀了誰寄給她的信,信中又寫了些什內容呢?一股帶著或許是緊張,或許是憂慮的沉默,瀰漫在小房間之中,維梅爾成功地透過穩定的比例構圖,帶領觀眾更貼近女子的內心世界。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尺寸:H65x61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梅爾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甚至有人讚許為「維梅爾的蒙娜麗莎」。畫中女子回眸凝視的瞬間表情,充滿著神秘感,水汪汪的眼睛朝觀畫者望去,彷彿正要開口說話。耳朵上的珍珠耳環帶著異樣的光澤,領口嘴唇邊的小白點,是維梅爾刻意點上去的,為的是藉由唇上的反光來以凸顯光線。畫家將人物置於全黑的背景前,透過明暗對比的效果,更讓觀眾的目光全聚焦在畫中女子回眸的姿態,與清新脫俗的出眾氣質上。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維梅爾:繪畫的藝術
尺寸:116x102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荷蘭的繪畫常習慣在畫面中繪製許多物件細節,作為具有象徵性意涵的元素,而維梅爾也以同樣的手法創作了這件《繪畫的藝術》。畫作後方頭戴月桂葉、手拿著書與喇叭的少女,正代表著希臘神話中掌管歷史的謬思女神克里歐(Clio),而順著女子的眼神往下看,桌上的物件,包含書、樂譜與面具,則分別象徵詩、音樂與戲劇,背景牆上巧妙的安排著大幅的荷蘭地圖,這種種細節是否暗指著荷蘭在藝術、歷史、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更深一步地探討,如果把面具看成雕塑藝術,畫中背對著觀眾的畫家正繪製下象徵勝利的桂冠,是否意味著「繪畫」在藝術中的地位高過雕塑?維梅爾這件極具象徵意涵的作品,確實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維梅爾:天文學家
尺寸:60x54cm,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17世紀正是歐洲科學啟蒙的時代,維梅爾欲透過《天文學家》這件作品,來向當時的科學致敬。畫中的主角迎著窗外照射下來的光線,張大右手觸碰著桌上的天文儀,彷彿掌握了浩瀚的宇宙知識。而維梅爾除了桌上的天文儀,更以攤開的書本或是後方櫃上的多本書冊,來凸顯主角人物理性、博學的學者風範。維梅爾鮮少以男性作為畫中主要呈現的對象,而從這幅畫中人物的樣貌推測,主角很有可能是以他的好友,也是荷蘭當時著名的科學家盧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貝尼尼:聖畢比亞納教堂
尺寸:100x8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1624年教宗烏爾班八世(UrbanⅧ )任命貝尼尼進行修建聖畢比亞納教堂的正面,而這也正是他建築生涯的第一件作品。聖畢比亞納教堂是在西元467年被建造的,1224年曾被修復過,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正面是1624-1626年貝尼尼所重新修復改建的。從這件建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尼尼試圖透過具前後層次的大型壁柱,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具有凹凸效果的明暗對比,讓建築正面顯得更具動感。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貝尼尼:聖彼得教堂的華蓋
尺寸:100x8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在建造羅馬聖畢比亞納教堂的同年,教皇也邀請貝尼尼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祭壇的華蓋。這是一個青銅鍍金,以四根高達20公尺的螺旋形雕花柱子所支撐的頂蓋,矗立於十字教堂的中央。貝尼尼以金色橄欖、桂樹枝葉妝點柱子,華蓋下垂的帳幔上雕刻著象徵著教宗教宗烏爾班八世(UrbanⅧ )家族的蜜蜂圖像。這半建築、半雕塑的結構十分華麗、雄偉,而當華蓋上方圓形穹頂照射進來的戶外光線灑落於此,更營造出一種旋轉的動勢。想像看看,如果你站在柱邊旁往上望,是不是相當具震撼感?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貝尼尼:四河噴泉
尺寸:100x8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1651年所建的四河噴泉坐落在義大利羅馬的納沃納廣場的中心,這是由貝尼尼為羅馬教皇宮殿所設計的噴水池,被視為是巴洛克藝術的顛峰之作。「四河」分別代表人類文明所征服的四條大河與四大洲的概念:歐洲的多瑙河、亞洲的恆河、非洲的尼羅河與美洲的拉普拉塔河。貝尼尼以四座不同姿勢的大理石人體雕像來象徵這四條河流,有些坐在岩石、假山上,他們神態自若,各朝著不同方向的姿勢,同時他們又環繞著中央的埃及方尖塔,整體的造型形成一種動態的美感,水柱由各個假山縫隙中不規則地流出,有的急遽有的舒緩,在戶外陽光映照下更顯得活潑有趣。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貝尼尼:聖德瑞莎的狂喜
尺寸:100x8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聖德瑞莎的狂喜》 可說是貝尼尼最成功的一件雕塑,與其說是雕塑作品,不如說它是一個壁龕的整體裝飾。這件作品表現出一位十分虔誠的修女德瑞莎,在一次的靈修時進入冥想的狀態,看到天使拿著金箭刺入她的胸口,使她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奇特感受。貝尼尼將聖德瑞莎修女塑造成斜倚在雲上的雕像,臉上呈現出一種非常歡愉、陶醉的神情。貝尼尼刻意表現他高超的雕工,人物身上誇張的衣摺是為了是透過曲線、動感、凹凸來增加光線的表現力。光線,一直是貝尼尼最重要的考量,因此更在整個半圓形的壁龕後方以一條條的銅線裝飾,在上方天窗透入的太陽光照射下,更顯得閃耀奪目。

影片連結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貝尼尼:聖彼得廣場
尺寸:100x80cm,材質:相紙輸出製框

貝尼尼的一生與聖彼得大教堂有著緊密的關係,除了在1624年接下祭壇華蓋的設計,之後甚至擔任整體改建的總工程師,包含內部的聖彼得寶座、為烏爾班八世與後來的亞歷山大七世兩位教皇建造的墓碑等等。然而他最著名的還是1667年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新建的橢圓形廣場。這座廣場的兩側迴廊是由許多巨大希臘式列柱所組成,不僅具有通風之用,更能引入光線,讓觀眾在不同時間中走在迴廊中,都可以享受陽光灑落建築物上的光影變化。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

林布蘭:杜爾普醫生的解剖課
尺寸:86x110cm ,材質:油畫布輸出製框

群像畫就像團體照,大多具有留念紀錄的意義,而17世紀的群像畫,大多數是眾人一起合資委託藝術家作畫。而畫家為了平均分配每個成員在畫面上所佔的位置,往往將人物中規中矩的排排站開,相對的也顯得比較平板單調。但在林布蘭的《杜爾普醫生的解剖課》中,林布蘭將畫面當作舞台,畫中角色成了生動活潑的表演者,藉由聚光燈般強烈的光影效果,讓群像畫變成一場精采的表演。由於這件作品大受好評,讓林布蘭的創作生涯達到顛峰。之後,來自各地的委託案蜂擁而來,繪畫事業也蒸蒸日上。

語音導覽

000:00:00

下載